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生活是唯一的神


文/林世儒


賈伯斯從小就能言善道,喜愛與人辯論,同儕們都說不過他,隨著年歲漸長,他凡事求實證而成了一位相信無神論的男子。而熱愛辯論的賈伯斯,到處找人辯論說「這個世界並沒有神的存在」,有宗教信仰的朋友都辯不過他,因此逐漸就沒有人與他爭辨或談論這個議題。這讓賈伯斯感到無趣,於是他特別去製作了一面旗子,上面寫著「GOD IS NOWHERE」無處有神,同時他開始帶著旗子去找全國各個宗教的知名人士與領導人去辯論。而實在是太會辯論了,所有的人都被他辯倒了,更讓他深信「這個世界並沒有神的存在」,「GOD IS NOWHERE」就成了他的座右銘。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賈伯斯和一般人相同的結婚生子了,他非常喜愛他的兒子,一起相處時他享受著天倫之樂,內心愉悅無比。當他兒子慢慢長大,賈伯斯開始教他識字並開始練習書寫。當然和所有的爸爸一樣,把自己最好的要交給兒子,於是他教他兒子拼寫「GOD IS NOWHERE」,這是賈伯斯今生最得意的結論。
  
小男孩剛學寫字,寫得歪七扭八的,字母和空格也分不清楚,只能勉強寫對字母,而字與字間則有大有小因而看不出是個句子,雖是如此賈柏斯每天仍開心的教著兒子拼字。終於小男孩比較能掌握了,能將字母和字母間距縮小了,看起來比較像個句子,但空格的位置常常不正確而不成完整的字句。
  
有一天他們又再練習寫字,小男孩將「GOD IS NOWHERE」因間隔沒處理好而拼成了「GOD IS NOW HERE」神是此時此地,賈伯斯看到這個字,突然大驚然後大悟,原來「活在當下即是神」,從此改變了他的信念和生活。
  
個人沒有宗教信仰,再加上受的是理工科的訓練,凡事講求證據而且還須經得起反復驗證才會相信,所以基本上我也是無神論者。隨著追求心靈成長,接觸更為廣泛之後,還是無法將神想成擬人的存在,我一直認為如果有神,那麼神是一種狀態,一種更高的意識狀態。始終認為人是從動物進化到神的過渡狀像。
  
大約二十年前,設計了「寧靜的藝術工作坊」,第一次的課程在臺北的陽明山舉辦,活動的最後一天下午,我讓學員們透過搬動椅子來鍛煉覺知,當大家變得寧靜、放鬆與警覺時,想以舞蹈讓大家在輕鬆愉快中結束課程。於是仔細說明了如何感覺內在的能量,並隨之配合音樂舞動,跳出完全屬於自己的舞蹈。
  
當年還沒有CD光碟,只有卡式錄音帶,我拿了Nataraj那卷放進答錄機中,當音樂一放,出來的竟然不是輕快的舞蹈音樂,而是靜坐用的Nardabrahma令人感到寧靜悠揚鐘聲。當下靈機一動覺決定將錯就錯,於是便請學員依自己當下的感覺在教室中自由走動,只見他們將三天所學到的方式,帶著覺知緩慢的在教室中走動。看著大家那份既專注又放鬆的身態,此時室內產生了一股強烈地寧靜的氛圍,我的眼球突然停止轉動,放鬆的看著前方,奇妙的是頓時我可以同時看見每一個人的動作:左邊第二人抬起右膝,第四位慢慢低頭,右邊第三位舉起左手……,我竟然可以全觀,真是太訝異了。
  
當下清楚的感覺自己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突然覺得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每一個學員舉手投足是我,牆壁是我,窗戶是我,椅子是我……而我不是椅子,我不是牆壁,我不是學員…….似乎我與萬物合一,但我不是萬物。
  
幾年後正式學了「葛吉夫神聖舞蹈」,才發現直視正前方沒有焦點那樣全觀的眼神,只是舞者的基本要求,這樣做可以讓活躍頭腦逐漸寧靜下來,而產生一種直觀的智慧,讓人處在高品質的覺知狀態當中,後來我也將之運用在「養生主靈性按摩」的教學當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曾有一位也是擔任心靈成長課導師的學員向我反應,當他學會全觀的眼神之後,帶領起課程輕鬆有趣多了,因為他可以看到團體中每一個人當下的反應,全面地觀照到每一個人不再顧此失彼,因此教學品質大大的提升了。
  
那高品質的意識狀態是突然發生的,是一個瞥見,令我相信人的的確確是有一個高等的意識狀態,從此我的成長有了一個確定的方向。慢慢我也發現透過一些鍛煉,是有可能接近它,讓他再度發生,而前提是要時常能保持放鬆且覺知的生活和工作。
  
平常鍛練專注與覺知最多人也最有效的方法是「靜坐」,但現代人能有多少時間鍛煉自己呢?能夠每天靜坐一小時,而且經年累月都不間斷的恐怕是鳳毛麟角,人數少得可憐。即便如此,一天中其他的23小時未打坐是否依舊覺知嗎?或是又回到昏沉的狀態中。
  
我發現透過日常生活的走路、等車、吃飯、洗碗、掃地、搬椅、取物……只要帶著某種「注意力」都可以讓人維持在接近靜坐時的狀態,而只要一靜坐就馬上可以入定。因此逐漸將原設計的「寧靜的藝術工作坊」,增加了許多透過生活中提高覺知的自我鍛煉方法。
  
日前在上海教授「寧靜的藝術」,第一天剛好是某位學員的生日,在餐廳辦的一個聚會,於是我當下決定改課程,全部去參加他的生日宴,同時將當天的覺知訓練帶到生日宴去教學與練習,一來位同學慶生,二來不中斷課程,三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學習與成長都必須落實在生活中,才具真正的意義與價值,而這正是一個檢驗的機會。
  
度過了一個覺知與歡樂的夜晚之後,第二天一早過生日的那位學員帶著一個友人送的起司蛋糕來請大家吃。我說太好了,我們就用這蛋糕學習透過吃東西來鍛煉覺知吧!於是便要求有一位學員練習覺知地切蛋糕,然後分給大家。當使用適當的力量咀嚼食物並充分的和唾液混合之後,蛋糕發出濃郁的奶香,同學們開始清楚的感覺到表皮與內層不同的質地和香氣,以及入喉之後的回香。在要求調整坐姿之後,更能清楚感覺到食物從時到落入胃裡,還有位同學說他甚至可以知道落在胃的甚麼地方。結果原本要吃兩片才覺過癮的小蛋糕,每個人只吃了一半,就覺得很滿足了,因為我們真正「品嘗」了它。過生日的學員說,他一定要和送蛋糕的有人報告,他送的禮物被一群人用非常高的品質給吃掉了。
  
想起葛吉夫大師所提到的「第四道」,修行不必出家,但要善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發生來鍛煉自己,行住坐臥,待人接物都是很好的工具,可以幫人「記得自己」並「活在當下」。這些年來常受到一些小事感動,只要帶著覺知,吃塊普通的蛋糕就深感美味,看到路邊的無名小花開得清新美麗……生活中充滿了感謝與喜悅,常覺得活真好,很多朋友都想不再輪回,我說我願再來。如果這個世界有神,那麼這個生活是我的神;如果人必須有信仰,那麼全心生活是我的信仰。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


人際關系就是生活,在我們生活里的每一個人,都有他們存在的完美意義。

我們是宇宙整體的一分子,了解到:我們與宇宙中的每一事物,都息息相關,為我們帶來心靈的喜悅。親密的人際關系,使我們得以有機會,從彼此的互動中學習,并體驗自己內在的心靈本質。一個充滿了愛、承諾、寬恕與正直、信實的關系,將有助于我們精神意識的成長。

我們所信任、了解的人,往往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特性與人生,有更多的領悟。因為人際關系很自然地,又直接地反映我們內在的心靈品性。有如一面鏡子般地,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

摘自《如蓮的喜悅》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我們并不想得到快樂幸福


我們并不想得到快樂幸福。我們不想無條件地快樂。我們要的是別的東西。
只有當我擁有這個、那個東西之后,我們才準備要快樂。
我們無法想象在沒有那些東西時能夠快樂。我們無法理解在沒有得到時能夠快樂。我們一直被教導,要把快樂放在那些東西上。
最后,我們快不快樂決定在那些東西上。
更精確地說:我們已經不知道真正的快樂長個什么樣子?
我們嘗到的是‘得來不易、唯恐失去’的快感滋味,
而不是真正從內在開花出來的快樂,
它是寂靜的,
它是豐盛的,
它是輕盈的,
它什么都是,
它什么都不是,
它是一切。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