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你相信什麼,你就會看到什麼

文/張春源


有一個朋友時常抱怨自己的際遇不佳,認為生活非常艱辛,天天籠罩在灰色的基調裡,臉色憔悴,形容枯槁,活得一點也不快樂。

“孩子不聽話,丈夫不中用,家裡經濟不好,柴油米鹽樣樣都要我來煩,必須拚命才得到溫飽,真累人。我真不知是不是為了要還上輩子的債而來!唉,人生真苦呀!”她自艾自憐的說。
你不期待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嗎?我問。

“誰不期待呢?問題是擺在我面前的事實都是痛苦的事。只要你打開眼睛看看四周,苦事太多了!你看我姐姐開始為她不愉快的婚姻準備離婚;隔壁陳家為了躺在醫院的老母親花了几十萬的醫藥費;我的表舅由於生意失敗,整個人變成好像癡呆;還有… 還有…”她如數家珍列舉許多‘人生多苦難’的證據。
既然你這麼相信‘人生是苦’,那還期待‘快樂人生’來幹什麼?我有點不耐煩的說。

“可是,我說的這些證據都是事實!”他馬上向我叫橫。

如果你的信念是‘人生是苦’,你便會透過這片‘苦哈哈’的慮鏡觀看這個世界,肯定的你將會發現許多支持這個想法的證據。我說

朋友的埋怨讓我想起一個故事。有兩個無期徒刑囚犯,分別被關在兩間相鄰的牢房里。一天,他們隔著牆聊起天來。

我好想再獲得自由,外面的世界太美了。甲囚犯望著天上的星星說。

呸!美個屁!外面世界簡直是亂糟糟的。乙囚犯從窗口望出前方一片泥濘,不認同地說。
我們的信念就像囚犯的窗,導引我們去看世界。當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信念,就決定了我們看往的方向及看到什麼。之後,我們會根據所選擇的信念,去遭遇到那樣的世界。

所有的事都是先以一個思想或念頭的方式,出現在某個人的腦中或心裡。然後,我們的思想將為自己所看到的這個世界著色。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很差勁、很笨、沒有價值、不夠好等,我們就會為自己的人生填上灰暗的色彩,然後我們將從四周所發生的事認知到自己確實是一個‘頭殼壞去’的無用之人。

我們有許多信念局限了我們的成長。負面的信念往往就像一堵牆,把我們重重包圍起來,斷除我們本自俱足的開闊眼界。由於,我們深信這些偏狹的信念是客觀的事實,結果帶來了種種情緒困擾。
“停止你這個負面想法吧!它不是客觀的事實,它只不過是你的一個信念而已。如果你去體認人生的苦樂是你自己賦予的,你會覺得心情放鬆、舒服開闊。”我跟他說。

奇蹟禪 - 「無你」的智慧

文/ 若水(www.accim.org)

終日端坐在蒲團上,閉著眼睛在身體上下穿梭著,逼出每一吋肌膚下面的覺受,有時如電觸,有時酸麻,不論好壞,只要有覺受,心中便會生出「不虛此座」的暗喜。

此時耳邊卻響起葛師的叮嚀:「好覺受,壞覺受,都一樣,不要被覺受所戲弄。你的目的不是增長覺受,而是在好壞覺受之間修個不動心,在覺受生生滅滅之際,悟出個『無我』的智慧。」

內觀的旨趣,是藉著瞬息變化的身體覺受,了悟出,自己的好惡悲喜原來只是一套本能運作的連環反應而已。只因反應的模式不斷重複,而逐漸定型,留給我們一個「主體」的印象,好像有個「人」在幕後操作。其實,一切活動只是身體與心念之間的相互反射,既沒有「我」這主體,那麼便沒有「我的」可執著了。「我」若不存在,「你」的存在基礎也會隨之動搖。「你的」表現也不過是一套身不由己的反射現象而已,那麼我們就比較容易把它當作一件自然事件來處理,而不至於生出強烈的情緒反應了。

可惜,小乘的修持常止於自身,由了悟無我而證入羅漢果,被我們中土大乘譏為「自了漢」。其實,小乘佛法從理念上來講是可以自圓其說的。既然「一無眾生可度」,所以「自了,他亦了」,何需多事?只是在修證過程中,我們必須追問:是否真有純粹自了的可能?

人類從入世開始,就是社群動物,他的生命內涵與周遭的環境已經交融為一體了。佛說:境由心造;奇蹟課程說,他人與世界都是自己心靈的投射,究竟什麼才算是「自己」?絕對不限於這個軀殼之內;不僅是兒女親友,整個世界都可能是「我」的延伸,那麼,我是否能坐在蒲團上,觀一觀這一身軀,就能化解得了千百萬劫造就出來的「我」?

此外,我們還需把現實生活納入考量。現代人哪一個沒有家庭事業纏身,即使是出家人,也常有個大廟或一堆徒弟需要照料,一天中能夠安坐下來觀息觀身的時間微乎其微。剛由內觀中心回來時,總是心懷大志,不論多忙,早晨也要提早一小時起床,不論多累,晚間也需撐個一小時。靜坐的質與量,終於抵不住現實生活的壓力而一天一天地縮水,內疚與挫折也日日加深,於是,家人與工作都成了害我們無法悟道的罪人。直到一天,連坐都坐不住時,才驚覺,回營改造的時刻到了。

這一瓶頸是可以預料得到的,因為傳統的「止觀」本來就是為古代苦修的出家人而設計的,如何套用在當今 E 世代的忙碌生活中?其實,原理很簡單,我們只需將蒲團上的「無我」經驗,轉化為人際關係的「無你」智慧,內觀的精神就在紅塵裡重生了。

「無你」的修持,就是奇蹟課程的「寬恕」法門,它主張,若要徹底根除人類的痛苦,唯有寬恕一途,不是因為寬恕能帶給你什麼美德或境界,而是因為世上沒有一個對不起你的人。它教你看出,那些狀似害你的人物或環境,原是你自己邀請或打造出來,陪你修練這一生課程的。而他們也跟你一樣,身不由己地隨著內在的恐懼,與你相互反彈。你既然不是真實的「你」,那麼,他也不是真實的「他」,於是,世間的衝突立刻單純化了許多,就像莊子的寓言,你若被順流而下的「空船」所撞,避開或推開一下就行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也都聽過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真言,傳統的解釋是說,唯有直指自己的心,悟見自己的性,方能成佛,於是大家忙著參公案,能夠早日桶底脫落,大徹大悟。其實,人間最好的公案就是自己的親密關係,我們大概不少時候會望著自己的親人想著「我怎麼會娶回這種老婆?」「我怎麼生出這種兒子來?」那真是道道地地的無頭公案。

寬恕則是發揮「無你」的智慧,冥冥中知道,這樣的老婆或兒子出現於我生活中絕非偶然,只要我們能在那個呲牙裂嘴的冤家身上,認出他們與你有同樣一顆圓滿的自性,那麼,我們便離自己的圓滿實相不遠了。

猶記得早年跟隨南懷瑾老師學禪,他老取笑我們這批裝模作樣的修行人,不是修「老婆禪」,就是修「野狐禪」,最擅長的首推「口頭禪」!南老師,這「無我亦無你」的寬恕法門,可否稱為「奇蹟禪」?

不要認為平靜是不可能的

摘自《原諒的禪修》


如果你將一整匙的鹽巴,
放在一杯水里,
味道嘗起來會非常咸;
如果你將同樣一匙鹽
放到一湖清水中,
它的味道依然清冽。



當我們的心靈像天空一樣開闊,
如海洋般廣大,
平靜起來。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靜心是沒有剝削的喜悅

摘自 《禪 活出當下的意識》翻譯: 陳明堯

如果你想要更多錢, 那就必須剝削他人, 奧修說:不剝削他人而致富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要有更多政治權力, 你必須剝奪他人. 除了靜心以外, 一切的喜悅都源於剝削, 即使你和一個漂亮的女人相愛, 那也是剝削, 因為那女人對其他人就不再是敞開的. 你已經佔有她, 你已經畫出擁有她的勢力範圍; 現在如果有人愛上她就會受苦, 因為她已經被佔有了。
除了靜心以外, 所有的喜悅都源於剝削, 只有靜心是沒有剝削的喜悅, 只有靜心是一種沒有競爭的喜悅. 你沒有剝奪任何人, 是你自己將它孕育出來的. 成道不是從外在發生的, 它是某種內在的萌芽, 內在的綻放; 它是一種成長, 不是一種成就。
那就是為什麼成道不可能是一種自我膨脹, 靜心不是自我膨脹. 靜心是什麼?
靜心是裡外都和諧, 靜心是處在和諧的境界, 靜心是成為那個和諧。